永續都市與地方行銷實習

課程學年: 108學年下學期
課程名稱: 永續都市與地方行銷實習
任課老師: 張秀慈
開課單位: 都市計劃學系
活動地點: 台南市

相關SDGs議題

就業與經濟成長 減少不平等 永續城市

心得與花絮

一、課程成果

  (一)課程專業服務成果

本課程發展化石、西拉雅、糖鐵三個主題遺產旅遊方案及空間發展構想,透過場域發表會與地方組織及權益關係人分享,藉以協助方案推動,以及未來的資源連結。計劃書也同時分享給社區、區公所、以及公部門,作為未來發展與在地連結深度旅遊之計畫發展之藍圖。
本課程同時課程建立故事地圖,以GOOGLE MAP 或 ESRI Storymap 進行建置,使用方便,讓進行遺產旅遊的旅客可以在旅程中直接使用,了解點位或區域的故事,易於建置,後續可直接提供左鎮當地組織持續建立使用。

  (二)服務使用者之回饋

社區對於本課程提出以遺產旅遊的框架,提出結合在地深度體驗的旅遊方案高度肯定,對於在地認同感與自信,透過遺產旅遊的概念,有機會進行提升:長期投入社區產業發展的公舘社區代表陳柳足分享,「團隊提出遺產旅遊一詞讓做在地文史與產業體驗旅遊的我,產生很大的共鳴。」透過遺產旅遊,左鎮對外有機會展現自然遺產(化石)、產業遺產(糖鐵)、文化遺產(西拉雅)的多重面向,有機會轉換社區在國內及國際旅遊論述及定位;菜寮溪產業觀光協會理事茅明旭也在參與發表會過程中,提出建構「左鎮慢路」的結論,希望透過學生規劃的空間,來發展對左鎮在地有意義之慢旅行,化石專家王良傑老師也分享,學生參與的過程「踏實體驗感受每項活動,深具意義、學術、教育、樂活」。

 
社區及公部門參與者對於方案之回饋及後續投入意願

  (三)修課學生學習成效

本課程結合反思回饋單、反思工作坊、訪談及問卷,以質量並重的方式,來了解學生之學習成效。回饋單發放兩次,主要於場域服務之後進行發放;反思工作坊於課程最後一門課,透過體恤聆聽的方式,引導學生反思本課程學習歷程及成果;訪談於課程結束後,授課老師以個人訪談的方式,透過面對面或網路視訊的方式,與學生進行 30 分鐘的深度訪談;問卷則是透過「國立成功大學服務學習調查」問卷,來進行課程學習成效的量化評估,分別於課程第二週及第十八週發放前後測,前測回收 17 份,後測回收 19 份,參與學生人數總計 23 位。

整體而言,學生透過參與場域實作之服務學習,有多重面向之學習效益: (1)在場域服務部分,學習到場域議題的真實性與複雜性,對於左鎮(偏鄉),有重新的了解與認識,進而產生對在地人文地產景之了解與認同;(2)在專業發展部分,學生對於規劃有不同的體認,包含規劃的深度以及向度,課程帶入場域實作,改變學生過去由上而下、著重系統性全面性的思維,開始認同由下而上、深度理解在地需求的重要性;在資料收集上,也學習到如何收集分析一手訪談資料的能力及重要性;在溝通合作上,學生透過訪談、工作坊、及場域發表,了解溝通為重要之規劃專業能力,以及如何透過不同的參與設計,來引導權益關係人協作;(3)在職涯發展上,透過場域實作及服務思維的帶入,學生開始打破對於專業的想像,思索個人如何結合規劃專業進行社會服務,並思考不同的職涯發展,來連結個人興趣與社會責任。

在量化成果上,透過問卷結果之前後測比較,本課程發現學生對於以社區為主的場域教學的認同度增加,認為社區相較於教室內的教學學習成效更佳,與社區合作夥伴的互動也增強課程的學習,也意識到自己的成見與偏見,相信社區服務有益於專案學習;在服務成果上,學生更有自信,相信透過課程的服務對於社區是有益的,自己在在地社區中能發揮作用,對於未來參與社區活動的意願也提高;在能力提升上,學生自認溝通能力透過服務學習已有效增強。但在解決問題的能力上,學生的自評反而降低,不如前測有自信,有可能是因為透過在社區服務,反而看到議題現實的複雜度,以及專業能力在解決問題上的有限而產生的謙卑。在本次課程中,也發現有 1-2 位同學在參與服務學習之後,從原先較為中性(普通)的態度,在部分面向(領導能力提升、參與結合服務學習相關課程) 有負評(不同意、非常不同意)的狀況,這部分有可能是因為服務學習導致的工作量及交通時間增加,造成課業的壓力及影響個人時間,以此對於服務學習產生負面的評價,如何讓平衡社區需求及課程要求,讓服務學習細水長流,亦為課程教師重要之課題。

二、大學社會責任落實之具體成效說明

本課程嘗試透過師生力量,連結校內教學、研究、輔導、服務等工作項目及資源,透過學生連結、課程連結、研究連結、校外連結、跨域連結五面向,希望能將課程服務成果,持續延續,成就對於地方發展有意義的方案推動。

 (一)學生連結: 目前針對左鎮場域已組成 NCKU BEST (Badlands Students Empowerment Taskforce)學生社團,引導學生透過社團方式,於課程結束後持續與在地互動,提供志工人力及專業服務。以社團方式持續滾動。https://www.facebook.com/NCKU-BEST- 100725665014356/

 (二)課程連結: 本課程成果與成大惡地協作 USR 共同合作,學生方案成果將持續邀請計劃團隊老師連結課程來持續落實,導入跨領域大學專業服務資源。
http://cobadlands.blogspot.com/

 (三)研究連結: 本課程遺產旅遊相關主題,將連結兩位都計系研究生資源,持續以論文研究方式進行深化,其中糖鐵主題已與左鎮國中連結,將以地方本位教育為主題發展論文,並規畫參與競賽。https://innoserve.tca.org.tw/?fbclid=IwAR39I138V3fGpYHkN3IxsZeR1RCU6G7JkUIPi-jqTX3Nj_tHPWcdWSwVUl4

 (四)校外連結: 本課程已於 6/21,與長期經營左鎮之南台科技大學視覺設計系進行合作,辦理場域跨校成果交流。8/4 將進一步討論兩校後續合作事宜,協助地方發展深度旅遊模式。 https://udn.com/news/story/6928/4657422

 (五)跨域連結: 本課程利用場域成果發表,已邀請相關公部門單位參與(水保局台南分局、台南市文資局、台南市文化局文化資源科),協助連結資源;授課老師亦於 7/23 受邀至水保局演講,以遺產旅遊觀點,重新檢視區域亮點計劃,並協助地方社區組織提案。

三、學生心得摘錄

「過程中除了親自前往社區體驗周遭的環境外,也看到了社區中很多人對於地區的發展所付出的努力。以前我常認為社區發展都是發展協會或是少數人的辛勤付出,居民其實對於這樣的作為並不關心甚至不支持。在這次服務學習中看到王良傑老師在社區大學所作的,以及茅先生、左鎮教會牧師對於當地發展所付出的努力以及推廣,讓我感覺其實左鎮居民對於社區發展雖然並無他們熱情,但絕對是採支持態度跟在力所能及的範圍中提供幫助及支持。」

「「紙上畫畫,牆上掛掛」,是用來嘲諷規劃者對於地區不了解,憑藉著二手資訊就給予規劃地區不合適的規劃,使得規劃的結果只能永遠是張掛在牆上的願景圖。規劃的成功與否並非取決於藍圖有多麼宏偉,而是規劃的結果對於該地區的貢獻與符合多數居民的意願。走入規劃地區,是規劃階段不可或缺的部分,但除了走入社區,可能還需要藉由日常活動體驗、主題活動體驗,讓自身先喜歡上該地區才能藉由規劃去推廣行銷給更多人。」

四、課程照片摘錄

西拉雅組在工作坊中與當地居民互動,發掘更多在地故事,以便幫助後續規劃工作

 

最後一場成果發表於左鎮化石園區進行。當天參與展出除了本系課程以外,也包含成功大學建築系由簡聖芬老師帶領的人道建築的在地實踐,以及台南科技大學視覺設計系,一起共襄盛舉。 


服務機構/對象

左鎮區公舘社區發展協會


地址:台南市左鎮區岡林里31號
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pages/category/Social-Service/台南市左鎮公舘社區-199524760230777/

光榮社區發展協會


地址:台南市左鎮區光和里51-10號
網址:

左中社區發展協會


地址:台南市左鎮區中正里164號
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