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學年: | 108學年下學期 |
課程名稱: | 創意行銷:社區、文化與場域 |
任課老師: | 仲曉玲、陳慧琴 |
開課單位: | 通識教育中心 |
活動地點: | 台南市 |
(一)成大學生有機會認識社區
學生心得報告顯示,本課程提供參訪社區的機會,讓他們有機會體驗台灣在地社區體驗,並通過里長分享對社區有更深的認識。歷史系同學表示:『之前雖然知道台南,但從來不會特別去台南小巷子內部走訪,透過課程到社區訪問,啟發自己讀歷史系,應該日後更多的去關心大眾無法認識的歷史層面與文化。』
(二)修課學生參與跨領域及文化團隊討論
因全部課程以英語為主要溝通工具 ,台灣及國際生在課堂學習中以英文互動,分享經驗,同時增進自己的跨文化英語溝通能力。建築系同學表示:『B組的成員除了我之外,沒有半個台灣⼈。因此我從參與這堂課開始,就沒有機會偷懶的用中文溝通,我覺得這對於多元學習上是相當有幫助的。』
(三)社區對於學生作品的肯定
社區專家認為學生的專案主題明確,確實可執行。里長表示:『同學來社區走讀之後竟能設計出不同的營造社區的方案,如巷弄透過植栽來營造巷弄還有透過散步走讀來用手機相機來擷取社區有故事的人事物的亮點卡片、讓在地及外來的觀 客透過社區故事角落地圖來走讀社區。』
「身爲一位設計系的學生,我從這個課程學到了跟多設計以外需要關注的課題。我對於一個產品或服務的呈現已經不只是留在製造或設計的層面,反而更懂得如何結合運用行銷,創意去進行另一個層面的發想。
我們不僅僅學會許多可以實際實踐的設計思考方法(SWOT analysis, PESTEL, marketing brief 等等),還被提供實際去操作的機會,讓這一些想法不再是紙上談兵。尤其是在操作銀同社區的再造計劃的時候,我通過這些方式知道如何將自己的思考進行發散,又應該在何時進行收斂。最讓我覺得難能可貴的是這一些與組員一起發散與收斂的思考過程,一步步推動計劃的前進。
這一堂課程還有另一個令我驚艷的層面,即行銷與創意並不只是侷限在某些實質上的產品和服務,竟然還可以有關一個空間的經營,討論文化與地方故事的結合。這也是我們這整個課程的主要軸心:“社區營造”。 用行銷手法套入一個空間是非常有趣的行爲,將地方當作一個產品重新去包裝,或者重新去定義某個地方的價值,文化,與主要目標群衆。如果有機會,未來希望可以多參與這一類型的活動甚至於親身操作,説不定又會有什麽新的啓發」
「This was one of the courses that I liked the most throughout my last semester in NCKU and although it was kind of frustrating going to the community and then doing all the reports, it was a good way to learn not only about Tainan hidden communities but also to work with people that do things differently from my own. 」
「學習完這門課後可以透過班上不同國家文化的同學中了解到各國不同的社區文化,而且一個社區的發展不只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進而促進旅遊業的發展和社區知名度。此外也讓我學會了完成一個項目在制定大方向後,對每一個細節的分析,還有就是整個項目的進度過程的調整(Long-term,short term, mid term tree analysis)這一點讓我意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因為在分析過程中,每個人思考到和忽略掉的細節和重要性都不一樣,只有透過團隊一起討論才能結合出最完美的方案,而且我們的組隊還是來自不同科係和不同國家的組員,使到我們在思考和討論的時候都有不同想法的思考方式。也因為我們來自不同國家加上英文授課,所以我們都用英文溝通,也因此增加我的英文溝通水平(雖然很多時候他們講太快我聽不太懂,還要他們放慢速度來跟我解釋)不過我覺得還是對於我的英文溝通方面有很大的提升。」
由銀同社區發展協會專案經理林奕仁分享社區街道及建築之歷史 |
介紹牧水巷-老爺製作所(咖啡店)經營理念,以當地商家的角度給予每一組計畫意見及建議。 |
產業整合行銷研究室的王泓斌博士與永華里里長參與學生期末點評 |
銀同社區發展協會地址:台南市開山路89巷23號 網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