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與人文關懷

課程學年: 110學年下學期
課程名稱: 全球化與人文關懷
任課老師: 蔡美玲
開課單位: 通識教育中心
活動地點: 台南市

相關SDGs議題

消除貧窮 良好健康與社會福利 教育品質 減少不平等 永續城市

心得與花絮

一、課程目標、內容及特色

   (一)目標    

       1.課程主題著重探討全球化與聯合國永續目標之關係
       2.學生能夠論述老人健康的變化
       3.以數位科技提出符合二十一世紀高齡者所攜的健康促進策略
       4.實際發掘問題,提出解方,強化報告與書寫提升論述能力

       5.以未來思維之訓練與設計思考解決問題之能力

   (二)內容及特色

       1.引入全球化“擴大人民選擇的過程”
       2.探討全球化引發「反全球化」的議題與全球衝突
       3.透過引入數位科技至偏鄉,培養「專業力」、「溝通力」、「適應力」、及「實踐力」。
       

二、學生服務學習反思心得摘錄

「我覺得自己的溝通能力得到修正。實際進到社區後才會發現,雖然都是跟長輩互動,但每個長輩都有不同的狀況、不同的故事,需要用不同的方式來溝通。舉我訪問的其中一位阿公為例,他因為年事已高,重聽的情況非常嚴重,所以我起初說的話他完全聽不到,我們因此尷尬了一陣子,直到旁邊的奶奶提醒我之後,我才知道自己應該大幅提高自己的音量。果不其然,阿公開始聽得見我們的問題了,也漸漸給出他的反饋,先前他的不回應並不是因為沒有興趣,而是我的溝通方式不正確,所以我認為溝通能力的調整是我在本次服務中最大的收穫。」

「我認為偏鄉的長輩們真正需要的是一個簡單能沒有壓力活動筋骨的體適能練習,對他們來AI檢測的分數會帶給他們壓力,進而促使他們做對身體來說過度激烈的運動,未來需要的應該是一個能適宜於所有人,且能沒有壓力地運動的方法。

畢竟,服務的內涵並不是為了檢測長輩們的表現是否有進步,而是讓長輩們多多少少有活動筋骨的機會,但又不會導致他們在做完運動後身體不適,想出一個適合老人家的運動才是重點,檢不檢測他們的動作應是其次。」

「參與社區服務學習及體驗完實體及線上上課的差別,我們這組在經過設計思考的討論後,認為老人對於資訊接受程度的差異很大,也很難自己再次學會操作遠端視訊及 AI 工具,因此面對遠距教學的缺點,我們必須從資訊傳遞及搜集的媒介下手,建立起簡單好運行的反饋機制,讓老人在操作高科技產品時能更得心應手,而我們設計出新的解決方案是研發一個功能精簡的平板電腦以及拐杖平板架,我們將平板電腦的功能簡化成只有電話、視訊及問問題,並設置大型的觸控標示及較大的字體,讓老人在使用平板電腦時更輕鬆簡單不吃力,拐杖平板架則讓老人外出時可以作為拐杖使用,在家或安全地點時則可以展開作為平板電腦的支架,提供線上學習時使用。面對未來台灣社會老年化越來越嚴重,老人照護議題日漸重要,長照系統的即時性及服務的完善更需要政府機關及民眾的重視,結合我們在「全球化與人文關懷」這堂課所學及所發想,我認為除了延伸長照系統服務的廣泛性之外,亦可將精簡版平板電腦及拐杖平板架加以改良再融入長照的服務內涵中,配合照護人員的幫助,能讓老人更容易操作精簡版平板電腦及拐杖平板架,當老人對平板電腦駕輕就熟後,可以擴充平板電腦的功能,如加入拍照、觀看影片等,可以讓老人培養攝影、自主學習的興趣,拐杖平板架也可以加入攝影腳架功能,協助老人精進拍照技術。我認為老人並非不會使用高科技產品,而是需要更多的時間及機會接觸及操作,因此藉由長照系統及照護人員的協助,面對日漸嚴重的老人化社會,也能讓老人活到老學到老,體現終身學習的真諦。 」

、課程影像摘錄


服務機構/對象

左鎮區公舘社區發展協會


地址:台南市左鎮區岡林里31號
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pages/category/Social-Service/台南市左鎮公舘社區-199524760230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