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認知疾患

課程學年: 111學年上學期
課程名稱: 神經認知疾患
任課老師: 余睿羚老師
開課單位: 行為醫學研究所
活動地點: 台南市

相關SDGs議題

良好健康與社會福利 教育品質 減少不平等

心得與花絮

一、課程目標及內容

目標:

(一)訓練臨床心理碩士班學生靈活運用臨床神經心理知能於實務場域,造福社區神經認知疾患病人與高齡者;

(二)探討神經認知疾患病人與高齡者心理健康促進之模式並運用於社區以促進社區神經認知疾患患者與高齡者之心理健康;

(三)培養臨床心理碩士班學生具有心理專業素養、人文照顧關懷、專業倫理知能、及服務熱忱;

(四)學習將臨床心理學理知識結合服務學習的實務演練,協助合作單位的學員學習神經認知疾患患者與高齡者心理健康知識與運用技術,並協助其成為社區心理健康促進種子成員,以達成社區神經認知疾患患者與高齡者心理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普及化之內涵;

(五)提昇全人照顧的醫療品質。

內容:

本課程為臨床神經心理學之進階應用課程,進一步將專業知能與技巧延伸應用於神經認知疾患患者與高齡族群。從臨床神經心理學角度出發,以「神經認知疾患」為主軸,探討神經認知疾患患者與高齡者在疾病進程與老化過程中心理狀態之改變,藉由臨床知識強化早期預警以減少罹病風險,並提升民眾健康風險的管理能力。

、服務效益

1.修課人數:10人

2.提供服務時數:18 x 10 = 180(每學期每人服務總時數x修課人數)

3.提供服務人次:1 x 10 = 10(每學期每人平均服務次數x修課人數)

4.接受服務人次:10 x 10 = 100(每學期每人每次平均服務人數x提供服務人次)

5.影響效益: 可促進高齡者心理健康知識之普及,提升接受服務社區合作單位成員之心理健康,培育接受服務社區合作單位學員成為高齡者心理健康促進種子;對碩士班學生而言,在累積專業知識的同時,能夠針對高齡者之心理健康促進實作有深入之瞭解,並藉由各方回饋,修正行為。藉由社會、合作單位成員(學員)、及修課碩士班學生之收穫與成長,發揮本課程最大之影響力。

三、學生服務學習心得摘錄

行醫所袁同學:

「服務學習課程讓我可以看到這個社會不同人群的面貌,從診間的對話當中也稍微可以推測病患與家屬們的生活型態,這使得我能有更多元包容的心,更能站在不同人的立場看待事情。顯而易見的是看見病患們的心理需求,甚至不僅僅是病患,與之關聯的家屬也是應該被服務的對象,因為他們承受的壓力可能不亞於病患本身,因此如何能滿足病患與家屬的需要是我們與社會共同的責任。」

行醫所張同學:

「經過這學期的服務學習,我認為服務的本質是以勞動的模式為他人付出的活動,而滿足他人某種形式的需求,除此之外對於本身而言會有內心富足的踏實感,且會不計任何回報。關於建議的部分,會希望跟診會從個人改為團體的形式,因為我們還在學習的階段,臨床上的經驗還不是很足,有時候醫師會很即時的向我們提出問題,有時候會有無法給出正確答案而很挫折,因此如果能夠有夥伴一起互相討論或許可以改善這點。服務學習可以幫助學生在求學階段就提早接觸到未來的工作環境,除了幫助我們在更了解未來的實務上的情境,也可以提供學生再一次釐清此出路是否符合自己真正想要的。就社會而言你期許自己能做些什麼?或者你認為服務可以使社會有什麼改變。」

行醫所梁同學:

「我覺得這個學期最大的收穫是可以在臨床上真實的看到許多帕金森氏症與阿茲海默症的病人,且在收案的過程中,可以跟這些病人有一些互動,從一開始的不熟練,到現在已經可以很自然的跟病人溝通並完成測驗。此外,也在跟診的過程中,在醫師的身上學習了許多,除了知識上的增長,也讓我對於助人工作者有更明確的想像。」

四、課程影像紀錄


服務機構/對象

成大醫院神經科


地址:台南市北區勝利路138號
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