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雲端經營專題(三)

課程學年: 111學年上學期
課程名稱: 心理健康雲端經營專題(三)
任課老師: 郭乃文老師
開課單位: 行為醫學研究所
活動地點:

相關SDGs議題

良好健康與社會福利 教育品質 性別平等 減少不平等 和平與正義制度 全球夥伴

心得與花絮

一、課程目標

有鑑於心理健康的議題在近年來廣為重視,大眾對其相關之教育知識與運用的需求也逐漸增加,是當前國際社會相當需要付諸心力經營的議題。然透過新興的網路與傳播媒介,得以讓知識的獲取與分享不受時間與空間所限制,故本課程期望同學們在鑽研心理健康相關衛生教育知識之餘,能進一步與國際、學校和偏鄉社區機構合作進行「服務學習」,學習在不同情境下克服阻礙進行的正向人際影響力,並用實際行動付出社會關懷來引發社群引響力,以達成本課程四大目標: 
1.探討多元文化下的生態與心理健康主流化之意義與內涵。
2.學習如何依不同族群(一般大眾、青少年兒童、老年人、專家等)的需求,將心理健康專業知識撰寫為適合其閱讀的心理健康科普文章,以利相關知識的傳播。
3.學習如何使用網路雲端技術,推廣心理健康衛教與倫理思維。經由服務學習觀察、記錄不同族群使用者網路平台的使用經驗,以搜集其回饋,更深入了解不同群族網路平台使用的需求。
4.學習將學理知識結合服務學習的演練,以「衛生福利部心理健康網路平台」的線上資源(含衛教文章、線上課程、手機應用程式(app))為服務學習的授課材料,協助合作單位的學員學習心理健康知識與運用技術,並協助其成為社區心理健康促進的種子成員,以此達成大眾心理健康衛生教育普及化之內涵。

二、服務效益

1.修課人數:4人
2.提供服務時數:共計32小時
  • 玉井區偏鄉服務24小時(6小時x4位學生)
  • 東區後甲里活動中心服務8小時(2小時x4位學生)
3.提供服務人次:共計8人次
  • 玉井區偏鄉服務4人次(1次x 4位學生)
  • 東區後甲里活動中心服務4人次(1次x 4位學生)
4.接受服務人次:共計208人次
  • 玉井區偏鄉服務108人次(27人次x 4位學生)
  • 東區後甲里活動中心服務100人次(25人次x 4位學生)
5.影響效益:
  • 培育接受服務之合作單為學員為心理健康守門員種子,促進所處社區之心理健康的普及。碩班學生:累積專業知識的同時,能夠學習針對不同的族群撰寫心理健康相關文章、學習如何推廣與帶領一般民眾認識心理健康,並藉由受服務學員與督導的回饋,修正自己的作為。成為心理健康主流化的重要一環。
  • 提供心理健康自我訓練的資訊,加強宣導,增加使用者觸及機會。
  • 學生們在專業督導下,與各式各樣不同的人一起學習,在了解問題或專題的過程中,去體驗到基礎科學知識的重要性,主動學習相關專業知識,並整合來自多種學科資料,建構出解決的架構,促使學生們內化專業知識及跨領域能力。
  • 讓學生與實務界的業師和服務學習的對象,不斷地接觸與討論,重複修改至最良善與最佳效果,為未來成為臨床心理師的專業知能做充足的準備。
  • 透過專業督導的帶領,學生們學習運用所學的心理健康相關知識與不同族群互動,消彌不同年齡、文化、性別、偏鄉種種面向的歧視以及資源分配問題,共同營造公平、公正且包容的世界,並分享相關合作經驗、資源策略等,強化其執行方法。同時,也培力合作對象成為種子成員,進而影響更多的人群與社區、改善他們的生活以及他們所關切的議題。

三、學生服務學習反思心得摘錄

行醫所謝同學:
「這次服務學習得到最大的成就在我們能以神經心理學與正向心理學為基礎,設計適合長者的腦心智訓練活動,將抽象的心理現象轉化成實際、服務對象能體會的技術,學習並進步。整個過程不容易,也是挫折所生之處,不只是我們要懂,而是要讓完全不懂心理學的人也能駕輕就熟,因此內容需要能輕易地讓對象自己帶入其中,步驟也要切合學術研究的基礎,淺深雙向的思考才能讓活動符合我們的期待。」
行醫所張同學:
「我認為服務的內涵主要是根據對象所決定,需思考對象所需,並加以設計以符合或增進其體驗。
未來或許不會有強制性的課程要求服務,但從這次的服務經驗中,得到許多心理層面的成就感、滿足感,也都是往後自主對他人服務的重要種子。」
行醫所陳同學:
「這學期的服學讓我更認識到「服務」的本質,以及「服務提供者」基本應有的身份意識,在過程中也不斷反思若自己在未來提供服務時遇到類似的情境、困難,我應該如何解決?
在這學期的服學經驗能夠直接面對到這些「解決困難」的情境和突發的挑戰,希望能謹記在這過程中自己的經驗、反思和學習,並根據當下情境與服務對象妥當地應用在未來提供服務的過程,也在學業上深入學習神經心理學的知識,讓自己可以不斷精進、磨練成為一個合格的臨床心理師,更有能力提供最適合服務對象的服務。」
行醫所吳同學:
「透過這學期多樣的服務學習活動,開始更了解自身的可能性和未來可以再更精進之處,去了解自己可以做到什麼和可以再加強什麼,未來的服務學習也能更加有把握和自信,去為服務對象提供心理健康資訊。
服務學習讓我們能將自身在行醫所、在各位老師、督導中所習得的知識,去分享給不同場域的服務對象,針對不同服務對象設計最適切的內容、架構,讓服務對象可以因此獲得貼近自身且實用的心理健康資訊,從而達到心理健康。
未來我也期望能繼續透過學習、嘗試,去為服務對象營造一個溫暖的氛圍,帶領他們一起領略心理健康的活動及知識,並和團隊成員一起攜手共進,為服務對象和所處社區帶來更多的影響和改變。」

四、授課教師心得---郭乃文老師

以碩士班的專業培育素養和學生身分,有機會進入社區進行服務學習,是非常難得的。因為,這幾乎算是一個”具有驗證性價值”之歷程。
今年實習之服務主題,直接逼向”介入模組”的程度。利用腦心智科學之知識,轉換成可以運作的訓練步驟,當中不但有知識性說明、課程設計、訓練模組的內容與難度規劃,加上必要專業倫理之謹慎性要求。非常感謝參與學生做了很充分的準備,也提供熱忱之心意。
玉井偏鄉的服務,早上充滿鄉土性,每位參與者耆老的反應,皆讓學生可多重思考表面行為之內在能力。下午讓學生有機會進入家庭中訪問,加上當地特殊的本土與人文氣息,讓家訪互動變成很深刻的學習。同學在復健心理學課堂上已習得多種進行晤談之觀念與技術,以及提綱挈領的重要變項,一旦進入一個非結構情境的家訪過程,且又必須快速建構出正向的受訪者條件,這是相當難得的挑戰。
另外,另一個服學經驗對象是台南市東區裕農路上的社區。這是同時擁有大台南區中高社會水準(和地價)的傳統生活區域,這樣的環境特質,讓學生可以由更多重地角度觸接高齡者。當天還有完整機會觀察社區供餐與居民共食,以及認知性學習的能力與包容。也甚為難得地,受服務者對這次服務的內容接受度極高,自動產出許多問題和決心,是十分成功的互動與雙方面之學習。
授課教師在服務學習現場,幾乎是”沒有事情可以做”,這真是很大的感動。

五、課程影像摘錄

 


服務機構/對象

玉井區中正里里民活動中心


地址:台南市玉井區健康街10號
網址:

台南市東區後甲、南聖社區發展協會


地址:701台南市東區裕農路878號
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