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功能缺損之心理衡鑑

課程學年: 111學年下學期
課程名稱: 心智功能缺損之心理衡鑑
任課老師: 余睿羚老師
開課單位: 行為醫學研究所
活動地點: 台南市

相關SDGs議題

良好健康與社會福利 教育品質 減少不平等

心得與花絮

一、課程目標及內容

目標:

1.藉由理論知識吸收與實務的演練,讓臨床心理碩士班學生認識心理衡鑑的原理與工具及相關倫理議題

2.探討高齡與相關退化疾病族群心理健康促進之模式並運用於社區,以促進社區高齡與相關退化疾病族群之心理健康

3.培養臨床心理專長學生具有心理專業素養、人文照顧關懷、專業倫理知能、及服務熱忱

4.學習將心智功能衡鑑方法與工具結合服務學習的實務演練,協助合作單位的學員學習高齡與相關退化疾病族群心理健康知識與運用技術

5.協助其成為社區心理健康促進種子成員,以達成社區高齡與相關退化疾病族群心理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普及化之內涵

內容:

本課程為臨床神經心理學之進階、深化與應用課程,將專業知能與臨床技巧延伸應用於高齡與相關退化疾病族群。從臨床神經心理學角度出發並以「心智功能缺損」為主軸,探討高齡與相關退化疾病族群在疾病進程與老化過程中心理狀態之改變,藉由臨床知識強化並提升民眾健康風險的管理能力。期望透過臨床心理專業知識的提供與合作單位(社區或醫院單位)兩者間的協調與合作,促使修課學生在督導與跨領域專家之引導下,體驗自我的行為改變、服務熱忱、及人文關懷之正向經驗,並在進行服務的同時,檢驗自我於健康促進之技巧;一方面促使社區民眾在高齡者心理健康促進知識的吸收,能更深刻地體會到大腦與行為間之聯結。此外,協助服務學習合作單位的學員學習社區高齡與相關退化疾病族群心理健康促進知識與運用技術,協助培養社區心理健康促進之種子成員,以達成社區高齡與相關退化疾病族群心理健康促進之普及文化內涵,進而達成雙方的共同成長與共好之目標。此外,期能藉由學生主動學習,並透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批判思考與統整理論技巧之能力,讓學生瞭解人類進階腦神經認知科學,培養學生批判思考、統整理論技巧並應用於社區實務之能力。

二、服務效益

1.修課人數:10

2.提供服務時數:(每學期每人服務總時數x修課人數) 32*10=320

3.提供服務人次:(每學期每人平均服務次數x修課人數) 6*10=60

4.接受服務人次:(每學期每人每次平均服務人數x提供服務人次) 3*60=180

5.影響效益:可促進高齡者心理健康知識之普及,提升接受服務社區合作單位成員之心理健康,培育接受服務社區合作單位學員成為高齡者心理健康促進種子;對碩士班學生而言,在累積專業知識的同時,能夠針對高齡者之心理健康促進實作有深入之瞭解,並藉由各方回饋,修正行為。藉由社會、合作單位成員(學員)、及修課碩士班學生之收穫與成長,發揮本課程最大之影響力。

三、學生服務學習心得摘錄

*行醫所袁同學

「經過這學期的跟診學習,讓我對於病患的樣貌與診間的生態有了更多的認識,像是病患對於疾病的擔憂、對於疾病可能出現的誤解、還有疾病對於病患帶來的生活衝擊、以及身旁家屬其實也負擔著沉重的壓力等。從醫師與病患的互動也能學習到醫病之間適當的溝通方式,像是安撫病患激動的情緒,或是導正錯誤的觀念,提供正確的知識等。服務學習課程讓我可以看到這個社會不同人群的面貌,從診間的對話當中也稍微可以推測病患與家屬們的生活型態,這使得我能有更多元包容的心,更能站在不同人的立場看待事情。顯而易見的是看見病患們的心理需求,甚至不僅僅是病患,與之關聯的家屬也是應該被服務的對象,因為他們承受的壓力可能不亞於病患本身,因此如何能滿足病患與家屬的需要是我們與社會共同的責任。」

*行醫所汪同學

「透過這學期的服務,讓我了解到了在面對各種類型的個案時要如何快速的切換自身的角度去與個案交流和觀察。但如果要達到可以自然的去做到這件事,需要從現在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慢慢累積每天的所見所聞,主動去涉略各個領域的知識,並融合貫通這些經歷,以在與個案交流的過程當中能夠自然地去延伸個案的話題或是提升個案的興趣和意願。」

*行醫所邱同學

「經過這學期的服務學習,讓我意識到自己還有很多不足,每次與患者互動時,都可以讓我了解自己在互動、溝通上有哪些需要改進的部分,也會讓我開始思考自己應該如何改進。除此之外這學期的服務學習給我了一個新感受,我認為服務的本質是以勞動的模式為他人付出的活動,而滿足他人某種形式的需求,除此之外對於本身而言會有內心富足的踏實感,且會不計任何回報。服務學習可以幫助學生在求學階段就提早接觸到未來的工作環境,除了幫助我們在更了解未來的實務上的情境,也可以提供學生再一次釐清此出路是否符合自己真正想要的。」

四、課程影像摘錄

 


服務機構/對象

成大醫院神經科


地址:台南市北區勝利路138號
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