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智慧生活環境

課程學年: 112學年下學期
課程名稱: 無障礙智慧生活環境
任課老師: 洪菁霞老師
開課單位: 通識中心
活動地點: 台南市

相關SDGs議題

良好健康與社會福利 減少不平等 永續城市

心得與花絮

一、 課程目標及內容
 
課程目標
本課程以無障礙環境為切入點,同時也專注於「人權」與氣候變遷調適議題,特別針對輔具使用者群體。我們帶領學生探討如何在氣候變遷及其後續效應下,保障這些群體的生存權和生活品質。除了推廣氣候變遷的概念和提前制定應對策略外,並致力於提升輔具使用者(如身障者、高齡者和其他有輔具需求者)的公民權利,並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減少不平等、良好健康與福祉、以及永續城市與社區)相呼應。
我們從基本民生需求為基礎,培養學生對氣候變遷相關知識的理解,並將輔具使用者放在思考的中心,設計適當的方案。透過課程,我們提升輔具使用者群體的能見度,並加深學生對這一議題的關注度。未來,當學生步入職場時,將能夠考慮到輔具使用者群體的權益,打造更包容的生活環境。
此外,通過跨領域合作教學,我們提供跨領域專業知識,訓練學生的多元技能,提升課程價值。
課程的目標是使學生獲得以下能力:
1.關注氣候政策議題的能力
2.反思自我價值的能力
3.在各種情境下的學習能力
4.運用資源自我學習的能力
5.精進自身專業的能力
6.應用跨專業技能的能力
7.跨專業合作的能力
 
內容
本課程關注到弱勢族群的需求與困境,希望透過讓學生與輔具使用者之間的互動,使學生們了解到不同族群的需求,激發他們的平等意識與社會責任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時,引導學生思考如何為社會中的弱勢群體創造福祉,推動一個更友善和諧的社會。
實作過程以360度環景相機拍攝成大校園影像,建置可進行360°全景瀏覽的3D立體影像,並實際操作軟體製作成虛擬實境介紹導覽,將所學應用於解決實際社會議題,培養學生的社會關懷素養。透過個人經驗(模擬實作)或他人經驗(身障者分享等),幫助個人省思改變,如:學生進行「中風體驗」與「老化體驗」,在穿戴體驗裝置後,再使用輔具,以體會使用輔具的感受。學生親自使用輔具後,與身障者共同勘查校園,讓學生近距離觀察身障者的需求,與身障者互動,了解身障者之人生故事,發現身障者努力克服身體障礙後能做到的事,讓學生經歷生命教育的洗禮。藉由了解他人的心路歷程及經驗分享,建立學生之同理心,懂得反思自己、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進而思考如何打造友善環境,達到真正社會公平。
 
二、服務效益
1.修課人數:47人
2.提供服務時數:470小時 (每學期每人服務總時數x修課人數)
3.提供服務人次:47人次(每學期每人平均服務次數x修課人數)
4.接受服務人次:47人(每學期每人每次平均服務人數x提供服務人次)
5.影響效益:
本課程通過多樣化的主題設計和教學方法,為提升學生的同理心、溝通能力及創新思維,並強調跨領域合作的實踐應用。
 
三、學生服務學習心得摘錄
✽牙醫系王同學
「這堂課使我對各式輔具及環境的無障礙設施有了非常深刻的認識,並透過各種活動認識身障者的處境及需求。經過這些課程,我現在會自覺地觀察無障礙設施的合理性,並考慮其對實際使用者的影響。這些經歷不僅培養了我的觀察能力,也提升了我的同理心,讓我更能理解並體貼身障者的需求。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在與身障者的談話中,我可以發現他們縱使在生活上有著諸多不便,但仍然認真地過日子。也使我意識到我擁有一副健康的身體是多麼的幸運,也要好好善用我的能力幫助他人。
    現在的我由於所學尚未不足,改變只能從小地方做起,培養起像是這堂課所欲倡導這種服務的心態。關注身障者這樣的弱勢群體,去了解並接納他們,而非漠不關心甚至是排斥。多多觀察日常生活中可能還有哪些地方出現會造成行動不便者的困擾,並向政府提出建議,請求改善。並且或許,能在將來利用自己的專業,並且與這堂課所學到無障礙設施相關的知識結合,像是在未來設計牙醫診所的裝潢配置時,能達到真正無障礙的效果;抑或是突破一般人的盲點,善用科技,結合未來所學的牙科專業做出便利的醫療工具。」
 
✽工資管系黃同學
  「整個學期下來,我認為我所獲得的最大成就便是來自於製作 MAKAR 的體驗,MAKAR 其實於大家而言都是一個非常陌生的軟體,從拍出 360 度的環景照片的過程就需要非常講究。無論是路線的規劃、取景的角度,抑或是團隊間的是否願意配合,每一步都十分重要。在施作探查的課堂中,也有讓我們與身心障礙者互動,我認為我們大家與他是十分沒有距離感的,互動起來就像與自己的朋友交談,而特派員本身亦具有許多關於無障礙設施方方面的專業知識,實地探查後配合這些知識印象,使我們更加深刻。
    我對於這項服務的改變期望是足夠高的,讓身心障礙者能夠在家透過虛擬實境來規劃路線,不僅能使他們到現場後能夠節省一定的時間,我認為更可以讓他們減少對於這方面「挫折感」與負擔等,這整個的服務對我來說其實也非常具有意義,因為在高中時,班上有位因腿部的肌肉萎縮而導致下半身是無法走路的,需要終身依靠輪椅來行動。每次看著他一到新的環境總是要花比別人多兩至三倍的時間來尋找自己能夠適用的設施,那時我其實就有思考這方面的問題,沒想到自己在大學時期竟有機會參與解決這個問題的課程,讓我感到非常感動和有成就感。
    這次的經驗不僅讓我學會了如何使用 MAKAR 這個工具,更加深了我對無障礙設施的理解和關注。我希望未來能夠有更多這樣的機會,去探索和解決社會中的實際問題,為更多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支持和便利。這不僅是學術上的收穫,更是人生成長中的寶貴經歷。」
 
✽材料系許同學
  「首先可以提到我們所設計的無障礙地圖,這份地圖是我們和生障人士一起實地走訪而得,裡面包括了各項便利的無障礙設施,也因為有這個經歷,我現在能夠一眼看出這個無障礙設施的好壞,受不受用等等,就這堂課所帶給我們的訊息,我想我能夠更加地在身障人士的角度設身處地的為他們找想,這也是服務學習內涵的一環,而並非表面推推輪椅以及聊天等單項收穫,而是我能夠在和身障人士的互動中和他們產生心靈上的交流和想法之間的交換,這樣的雙向收穫,我認為才是服務學習的內涵,有這樣的雙向收穫,才是大學生修習服務課程的原因。
    再來是課程內容建議的部分,我其實知道老師課程設計已經很充實,但我還是希望和身障者一同勘查的部分能夠更多,畢竟生活中這樣的機會並不多見,我也希望能夠和他們多聊聊天,這樣才能了解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
    最後是我對自己修完這堂課之後的期許,我希望能夠在身障人士需要幫忙的時候立刻伸出援手而不再猶豫,也希望我能夠在別人問我有關無障礙環境的相關內容時能夠正確的有所回應,正如我一直提到的,這堂課對我而言是非常實用的,我之後就能夠學以致用,觀察居家的環境周圍有任何對家中身障長輩而言不利的因素,並且加以排除,並在他們需要幫助時立刻而且準確的提供有用的協助,以及對他們的照顧品質能夠提升等等等,都是我能夠做到,而能夠使社會發生一點點微小改變的事。」   
 
四、課程影像摘錄


服務機構/對象

台南市身心障礙暨長照福利推廣協會


地址:台南市中西區康樂街122號6號樓之1
網址:

輔具資源中心


地址:臺南市東區林森路2段500號
網址: